概要:A.审核计划 B.审核方案 C.审核发现 D.审核结论 。www.65jz.com>21、用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标准应是( )。 A.GB/T19000 B.GB/T19001 C.GB/T19021 D.GB/T19011 22、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称之为( )。 A.监视 B.检验 C.验证 D.证实 23、以下表述中( )不是集中管理型质量检验机构的优点。 A.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的决策权集中,有利于把住质量关 B.质量检验人员在判断产品质量问题时,可以不受完成生产任务与否的影响 C.由于检验人员集中统一管理,能保证整个产品形成过程执行各类标准的一致性和检验要求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D.加重了作业组织管理者的质量责任,有利于调动作业组织各类人员确保产品质量的积极性 24、( )是证实产品质量的证据。 A.质量检验记录 B.性能检测分析表 C.产品质量合格检验书 D.质量检验分析报告 25、产品放行、交付前要通过两个过程,第一是产品检验;第二是( ),二者缺一不可。 A.对提供能证实产品质量符
2014年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中级)[2],标签:题库,真题下载,http://www.65jz.comA.审核计划
B.审核方案
C.审核发现
D.审核结论
。www.65jz.com>
21、用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标准应是( )。
A.GB/T19000
B.GB/T19001
C.GB/T19021
D.GB/T19011
22、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称之为( )。
A.监视
B.检验
C.验证
D.证实
23、以下表述中( )不是集中管理型质量检验机构的优点。
A.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的决策权集中,有利于把住质量关
B.质量检验人员在判断产品质量问题时,可以不受完成生产任务与否的影响
C.由于检验人员集中统一管理,能保证整个产品形成过程执行各类标准的一致性和检验要求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D.加重了作业组织管理者的质量责任,有利于调动作业组织各类人员确保产品质量的积极性
24、( )是证实产品质量的证据。
A.质量检验记录
B.性能检测分析表
C.产品质量合格检验书
D.质量检验分析报告
25、产品放行、交付前要通过两个过程,第一是产品检验;第二是( ),二者缺一不可。
A.对提供能证实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的客观证据的认定
B.对提供的客观证据进行规定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认定
C.产品合格确认
D.检验人员对检验的记录和判定的结果进行签字确认
26、检验机械的加速度、振动、冲击、噪声、隔热等方面的性能属于( )。
A.空转试验
B.结构力学试验
C.人体适应性试验
D.负载试验
27、老化试验考核高分子材料制品抵抗环境条件影响的能力,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试验方法,以下( )不属于老化试验。
A.大气老化试验
B.恒定湿热老化试验
C.热老化试验
D.臭氧老化试验
28、以下关于测量模型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测量模型代表了所使用的测量程序和评定方法,它描述如何从输入量的值求得输出量的值
B.测量模型,也称为测量过程的数学模型,它不是唯一的,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不同的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C.数学模型可用已知的物理公式求得,也可用实验的方法确定,有时甚至只能用数值方程给出
D.若数据表明,测量模型未能将测量过程模型化至测量所要求的准确度,则必须在测量模型中减少某些输入量,即减少影响量
29、模拟式仪器在读取其示值时,一般是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 )。
A.1/10
B.1/5
C.1/2
D.1/20
30、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学,它涵盖测量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而不论测量的( )如何,也不论测量是在哪个领域中进行的。
A.具体对象
B.采用方法
C.不确定度
D.计量器具
。www.65jz.com>
二、多选[共5题,每题2分,总计10分]
31、有效的管理幅度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有( )。
A.管理者本身的素质与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
B.管理者工作的内容
C.被管理者的工作性质
D.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
E.管理的层次划分状况
32、方针目标展开的要求有( )。
A.搞好方针、目标和措施三个层次的衔接和对应,上一级措施就是下一级目标,即用目标来保证方针,用措施保证目标
B.纵向按管理层次展开
C.坚持用事实说话,目标值应尽可能量化
D.一般方针展开到企业和部门(或车间)这两级,目标和措施展开到考核层为止
E.每一部门要结合本部门的问题点展开,立足于改进
33、方针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包括( )。
A.根据目标展开的要求,对目标和措施所规定进度的实现程度及其工作态度、协作精神的考核
B.根据为实现目标而建立的规范和规章制度,对其执行情况的考核
C.对方针及其执行情况的考核
D.对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协调工作的考核
E.对措施及其实施情况的考核
34、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 )。
A.顾客不满意的因素
B.顾客非常不满意的因素
C.顾客满意的因素
D.顾客非常满意的因素
E.顾客中立态度的因素
35、可通过定性调查来确定顾客满意度的方法有( )。
A.由顾客填写调查表
B.深入研究所调查的问题
C.观察顾客的行为
D.了解和熟悉顾客的感受
E.组织应根据研究的性质、期限和可获得的资金来确定数据的最佳收集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