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13.2m。8)〈8z〉混合岩中等风化带,黄,褐灰等色,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较新鲜,多呈碎块状,局部短柱状,裂隙面且褐色风化膜,锤击声较脆,轻击不易碎,部分钻孔有揭示,厚约0.8m~8.4m。9)〈9z〉混合岩微风化带,呈褐红,紫红,砂岩呈青灰,褐红色,结构清晰,少有风化裂隙,岩芯呈柱状,敲击声脆,部分钻孔有揭露,厚为4m~7.3m。地质构造简单,未见断裂通过。地下水主要是土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富水性较差,透水性弱。1.3土方工程特点1) 开挖困难。由于本工程为四号线和七号线交汇换乘站,四、七号线车站主体、区间及联络线,使得本工程基坑基底标高较为复杂,并且采用放坡、超前钢管、注浆锚杆、预应力锚杆相结合的支护方案,基坑开挖时,需要进行逐层土钉、锚杆和喷锚网同步搭接施工,而且土方一次性开挖不能过深,以上因素给土方施工空间带来较大局限。2) 施工工期紧。由于四号线和七号线明挖区间要求在2004年3月底移交,四号线南端盾构吊出井必须在2004年1月底完成移交给盾构吊出,四号线北端盾构吊出井和七号线西端盾构调
~
8)〈8z〉混合岩中等风化带,黄,褐灰等色,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较新鲜,多呈碎块状,局部短柱状,裂隙面且褐色风化膜,锤击声较脆,轻击不易碎,部分钻孔有揭示,厚约
9)〈9z〉混合岩微风化带,呈褐红,紫红,砂岩呈青灰,褐红色,结构清晰,少有风化裂隙,岩芯呈柱状,敲击声脆,部分钻孔有揭露,厚为
地质构造简单,未见断裂通过。地下水主要是土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富水性较差,透水性弱。
1.3土方工程特点
1) 开挖困难。由于本工程为四号线和七号线交汇换乘站,四、七号线车站主体、区间及联络线,使得本工程基坑基底标高较为复杂,并且采用放坡、超前钢管、注浆锚杆、预应力锚杆相结合的支护方案,基坑开挖时,需要进行逐层土钉、锚杆和喷锚网同步搭接施工,而且土方一次性开挖不能过深,以上因素给土方施工空间带来较大局限。
2) 施工工期紧。由于四号线和七号线明挖区间要求在2004年3月底移交,四号线南端盾构吊出井必须在2004年1月底完成移交给盾构吊出,四号线北端盾构吊出井和七号线西端盾构调头井须于2004年3月底移交使用。由于盾构井均采用的人工挖孔桩支护桩才刚开始施工,为确保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须待人工挖孔围护施工完成后再开挖该部位的土方,故要按期完成上述各段的施工任务,工期非常紧张。本工程支护结构采用土钉墙支护,并设有预应力锚索,土方开挖须按支护设计图分层分段施工,并待预应力锚索张拉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土方施工,制约土方施工的工期,加上本工程车站主体部分基坑土方量约38.5万m3,需在明年三月底全部完成,工作量大,工期紧。
3) 施工排水困难。车站范围位于山坡上,部分位于谷地,场地内尚无排水管网,给土方施工带来较大的困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